投票规则:
1、每人投票限选10人,多选无效;
2、单一IP地址,每天投票1次;
3、投票说明: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按人物姓氏笔画排名。点击候选人照片,详细了解候选人先进事迹;
4、活动秩序:投票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刷票等作弊行为,任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查实,评审组将取消候选人得票成绩和评选资格。
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
01于明超事迹简介
于明超,男,汉族,65岁,临颍县医药公司退休职工。于明超是家里的独子,6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担心他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娶。如今95岁的父亲年老体弱,照顾他的重任就落在于明超一个人身上。4年前,91岁的父亲因脑梗卧床不起,双目又因青光眼失明。为照顾好父亲,于明超形影不离地陪伴着父亲,为他翻身捶背,端茶倒水。晚上,为能及时听到父亲不定时的呼叫,他就睡在父亲床边的沙发上,一有动静他就起床,一夜次数达十多次。父亲消化功能不好,于明超就用料理机把饭菜加工成流食后,再一口一口喂给父亲。父亲因膀胱功能衰退,医生在其腹部造瘘帮助排便,为防止膀胱感染,于明超每隔三天都要用生理盐水为父亲冲洗膀胱。于明超患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已有20年,身体极度消瘦,照顾身材高大的父亲很吃力,即便如此,他也不忍心把父亲送到敬老院。父亲生病住院时,医院,一天24小时守护。在于明超看来,能守在老父亲的身边是他最大的幸福。今年10月,于明超荣获我市第十届“十大孝子”称号。
(市广播电视台推荐)
02王建华事迹简介
王建华,男,汉族,46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郾城区水利局干部。从年王建华响应单位号召,第一次无偿献血开始,到如今他已坚持了20年,累计献全血和血小板共计次,献血总量达到毫升,相当于22个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总和。在王建华的带动下,全家人都成了无偿献血的捐献者和志愿者,妻子已捐献了多毫升,儿子在大学期间牵头成立了无偿献血社团,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十字志愿者。除定期献血外,王建华自愿报名加入中华骨髓造血干细胞库河南分库的志愿者,牵头成立了漯河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并任副队长。因为献血次数多,贡献大,自年以来,王建华先后六次获得由国家原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无偿献血金奖,2次获得全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8次获得全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年10月荣获“十佳市民”称号,年11月荣获漯河市首届“最美志愿者”,年9月荣获漯河市首届“最美献血者”。漯河日报、漯河晚报、漯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其无偿献血的先进事迹,为我市连续9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大家的夸赞,王建华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定期志愿无偿献血的习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涌现出更多的爱心人士撸起袖子奉献爱心。”
(郾城区委宣传部推荐)
03王培事迹简介
王培,男,汉族,46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第二特殊警务大队大队长。入警15年来,王培始终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累计巡逻里程10万多公里,参加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人,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余起,参加抢险救灾次,救助受伤的群众人,收到群众的表扬信和锦旗13封(面),挽救国家、集体和群众财产二十多万元。年10月28日下午4点左右,在市区黄河路与泰山路交叉口附近一家银行内,发生了嫌疑人劫持人质事件,并且嫌疑人情绪较为激动。接到报警,市局指挥中心立即指令特警支队火速出警处置。王培带领队员赶赴现场后,发现持刀嫌疑人是名年轻男子,左手持一把约20公分长的尖头剪刀,右手勒着女保安的脖子。为确保人质安全,避免人质受到伤害,在谈判人员多次与男子进行谈判无果的情况下。王培提出大胆建议,用自己换人质。在得到现场指挥员同意后,王培假装自己手脚被捆住,慢慢向男子靠进,趁其分神之际扑向男子,并用身体将其死死按住,扣住了男子的左手。现场的其他民警们也快速飞奔过来一起将该男子制服,成功解救出人质。在与男子抢夺剪刀时,王培左眉骨被剪刀重重划伤,骨头外露,鲜血顺着脸颊直往下流,瞬间沾湿了警服,战友们看到这一情景,医院治疗。王培成功制服犯罪分子,解救人质的英勇事迹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报道,赢得大家普遍赞誉。多年来,因工作业绩突出,王培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全能警务实战教官”“全省优秀实战教官”,多次被评为“全省公安巡警防暴系统岗位练兵比武先进人”“全省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漯河市十佳市民”“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五次,个人嘉奖三次。
(市公安局推荐)
04刘东亮事迹简介
刘东亮,男,汉族,52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部的刘东亮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心血管疾病救治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九年。刘东亮带领心内科全体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从零起步,苦心经营,使心内科各项指标均医院前茅。医院心内科已经成为漯河市重点学科、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从医29年,刘东亮心中只有病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心脏病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时机稍纵即失。为了能赢得抢救病人的时间,刘东亮带领同志们开通绿色通道,全年天24小时全天候应诊,抢救了成百上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每年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余例,成功率98%以上。年夏天,一位38岁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住院期间,多次心跳停止,刘东亮守在病人身旁三天四夜,最终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与此同时,刘东亮的父亲因为病情变化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住院一个多月病情才缓解。作为学科带头人,刘东亮更注重知识的更新,引技术、带项目,大胆应用于临床实践,成绩斐然。年完成了我市第一例冠状动脉造影,完成了我市第一例冠状动脉由支架植入。年完成了我市第一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完成了我市第一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年植入了我市第一例体内全自动心脏除颤仪。年开展了我市第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年植入了我省第一例全身无限制抗核磁心脏永久起搏器。年9月,在刘东亮的谋划推动下,医院胸痛中心被郑重授予“中国胸痛中心”称号,作为豫中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落户我市,标志着我市的胸痛疾
病综合诊疗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开展心脏介入工作的十余年内,刘东亮长时间在放射线下工作,白细胞曾下降到个/ml,低于0警戒值。甲状腺功能也严重损害。视力明显下降,三十多岁时头发已经几乎全白,可即使这样他也无怨无悔。他同时间赛跑,与患者为伴,抢救心梗病人不放弃、不懈怠,用精湛的医技、良好的医德医风书写着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
(医院推荐)
05刘红杰事迹简介
刘红杰,女,汉族,49岁,中专文化,医专二附院急诊护士。年8月,刘红杰16岁的儿子不幸在澧河溺亡,巨大的打击起初让刘红杰和其家庭一度陷入绝望。在医院工作的刘红杰有感于每天看生离死别,她觉得社会上比她更痛苦更不幸的人还有很多,于是她开始思考人生,调整心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挣扎,坚强的她从失子的痛苦阴霾中努力走出来,积极投身青少年安全防溺水宣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