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点击上方“好医术心学院”订阅每天6点半早读
胸痛是指位于胸前区的疼痛和不适感,是一种常见症状,病人常常主诉胸前闷痛、压榨感或者针刺样痛。胸痛产生的机制是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及刺激因子,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引起胸痛。胸痛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而且胸痛的病变部位与疼痛部位、严重程度与疼痛程度并非一致。
本文从医生视角,对胸痛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胸痛的诊断思路,以期帮助医生早期识别胸痛,尤其甄别急性致命性胸痛,避免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01
胸痛的流行病学
英国全科医生研究数据库的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约20%~40%的个体一生中有过胸痛主诉,胸痛的年发生率约为15.5%。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在老年人群中高发,以男性为著。北京地区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7%。在社区全科诊疗中,胸痛的常见病因包括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呼吸道、胃肠道疾病等。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年龄35岁的胸痛患者中仅有7%被诊断为冠心病,43%的患者胸痛的病因为肌肉骨骼疾病。针对全科门诊中年龄50岁的胸痛患者的研究发现,所有诊断为胸痛的患者中,肌肉骨骼疾病引起的胸痛占36%、消化道疾病占19%、心脏疾病占16%、心理疾病占8%,肺部疾病占5%,不明原因的胸痛占16%。
02
胸痛的常见病因与分类
胸痛的原因颇多,可以由胸廓疾病引起,也可来源于胸腔内脏器病变。除此之外,胸廓外的组织器官的病变如腹部病变,甚至焦虑症等也可引起胸痛。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可导致组织损伤,从而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跟和分布在食管、肺脏、胸膜、心脏的迷走神经末梢,均可引起胸痛。胸痛的病因涵盖多个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胸痛的严重程度、紧急处理和临床实用角度,可急性胸痛分为致命性胸痛和非致命性胸痛两大类(见表1)。
2.1常见致命性胸痛
2.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致命性胸痛。典型的心绞痛呈胸骨后压榨性、或憋闷等,可放射至肩部或左前臂、颈部、下颌、上腹部,大约持续2~10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min内可缓解。劳累、运动、饱餐、寒冷、情绪激动等可以诱发。心肌梗死的胸痛持续时间常>30min,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硝酸甘油无法有效缓解。但是,老年、糖尿病等患者症状可不典型,临床中需仔细鉴别。依据临床症状和查体,不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请及时呼叫,医院治疗,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胸痛症状、结合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超过55岁、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
2.1.2肺栓塞
肺栓塞中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下肢或骨盆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栓的主要来源。危险因素有骨折、大型外科手术、严重创伤、瘫痪性卒中、恶性肿瘤、下肢静脉曲张、妊娠、久坐、老年人等。
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三联征),晕厥或意识丧失可以是肺栓塞的首发或唯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患者呼吸频率增快是最常见的体征,可伴有口唇发绀。常见体征有心动过速、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亢进、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浮肿等。血压下降、休克提示大面积肺栓塞,可以导致右心衰竭以及猝死。
2.1.3主动脉夹层
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内,造成主动脉壁剥离或破裂形成动脉夹层。约有半数的主动脉夹层由高血压引起,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缩窄和妊娠等。
典型表现为高危患者骤然发生剧烈胸痛,刀割样、撕裂样持续性疼痛,向肩胛间放射。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伴有烦躁、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双上肢血压不对称。诊断标准是血管造影,但多数患者仅需非创伤性检查,最常用的是增强CT和超声,对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在95%以上。
胸痛患者如果没有以下任意一项,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很小:
(1)急性或撕裂样疼痛;
(2)X线胸片上主动脉或纵膈增宽;
(3)两侧脉搏或血压不对称。
2.1.4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和脏层胸膜因原有某种病变或缺陷而突然发生破裂引起的气胸。诱发因素为剧烈运动、咳嗽、提举重物或上臂高举及用力排便等。好发于又高又瘦的年轻男性。剧烈运动或咳嗽、用力排便后突发胸痛,继之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这是气胸的典型症状。往往呈针刺样或刀割样胸痛,持续时间短暂。大量气胸时病变侧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少量气胸时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是诊断气胸的可靠方法,可显示气管向健侧移位,肺压缩的程度等状况。
2.2非致命性胸痛
非致命性胸痛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肌肉骨骼疾病,如胸壁疾病中的肋软骨炎、筋膜炎和胸椎疾病等,不要忘记胸椎及背部疾病刺激脊浅表神经,诱发神经痛,也会导致患者感觉胸部疼痛。肌肉骨骼性胸痛经常是隐匿性和持续性的,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疼痛常为锐痛,局限于某一特定部位如剑突、胸骨体、胸肋关节处。多数胸壁疼痛与体位有关,可因深呼吸、翻身或手臂活动加重。颈部、背部、胸椎,甚至是肩部的疼痛均可能导致疼痛牵涉至胸壁,引发胸痛。肌肉骨骼所致胸痛的诊断性特征是固定部位的胸壁压痛。需要警惕的是,胸壁压痛并不能排除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
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或压榨感,卧位加重,坐起减轻;反酸,吞咽困难;夜间反流,常有咳嗽,或喘息。肺及胸膜病变导致的胸痛多伴有咳嗽或咳痰、发热,常因咳嗽、深呼吸而使胸痛加重。典型的带状疱疹症状为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并伴有神经疼痛。
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的胸痛方能考虑心理精神性胸痛,以免误诊。该类病人常诉说胸痛,表现为隐痛或刺痛,疼痛位置不固定,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甚至心悸、头晕、疲乏等。较多患者担忧心脏疾病,反复心内科就诊,检查检验结果未见异常。
03
胸痛的诊断方法
胸痛的诊断对于全科医师而言往往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挑战。多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并没有大型检查设备,没有雄厚的技术团队,依靠的是全科医生的基本技能,正确的诊断来自详细病史(疼痛描述、相关症状以及疾病危险因素)、认真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心肌酶等检查)。
3.1详细的采集病史
采集详细的病史是诊断胸痛的最重要的环节,高效的问诊技能可以帮助全科医生快速地识别胸痛的病因。优秀的全科医生应具备高效的问诊技能,学会将以医生为重点的问诊方式与以患者为中心的问诊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问诊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以患者为中心的问诊鼓励患者自发地描述自己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