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讯我院心血管介入科荣获徐州市ldq [复制链接]

1#

我院心血管介入科团队

荣获徐州市总工会颁发的

“徐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

荣誉称号

医疗技术精湛巾帼不让须眉

我院心血管介入科成立于年10月,是本地区相对较早独立开展介入治疗的专业科室,是一支以优秀学术带头人领导、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竞争力强、功能分科及专业梯队合理的的学术队伍。科室自成立至今,已完成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多例,其中急诊手术近百例,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积跬步才能行千里,术有专才能成“最佳”

随着社会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医院在搬迁新院之初,成立了介入科,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医院支柱科室。回忆起当年创建科室的艰辛历程,曹丽君主任感慨良多。主要原因之一是看到新沂及周边地区众多的心脑血管患者,医院需要排几天队才能住院,有的由于时间和经济原因放弃治疗,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想为什么不能在本地进行创建“心血管介入治疗团队”呢,怀着这种为家乡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她和陆林主任几位骨干远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学习深造,回院后熟练开展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由“专精深”到“新奇险”,勇攀巅峰创奇迹

医院医院,医院内科、外科并列的重要的“第三医学”,治疗的疾病种类涵盖全身“八大系统”,特别是在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开创了新纪元。介入团队在面对复杂介入手术时,这支队伍冲锋在前,深入最危险的“敌人”腹地,杀敌无数,低调凯旋,成为多学科诊疗胜利中的“无冕之王”。

去年清明节前夕,一名38岁男性患者,因大量抽烟饮酒后在当晚凌晨2点钟左右开始出现胸骨后、剑突下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伴面色发青,汗出。曾在外院就诊,考虑胃炎,予对症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疼痛向左肩背放射。医院急诊。当时患者血压低,心率快,查心梗定量三项提示心肌钙蛋白增高。结合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休克。急诊科立即开通胸痛绿色通道,请心内介入科专家会诊。曹丽君和陆林两位主任诊查病人后,考虑到患者年轻,病情重,猝死风险高,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介入室立即进行了相应的准备。患者备送至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患者血管闭塞,在处置了术中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等接踵而来的严重并发症的同时,成功开通血管。病人胸痛马上得到了缓解,血压回升,成功挽救患者年轻的生命。

介入在急救中的特殊意义,使忙碌成为入科医生的常态。无论春夏秋冬、狂风暴雨,无论深夜几点,只要病人需要,介入科医护人员总是“披甲”护航的先锋。她们身穿厚重的“铅衣”,用现代医学影像做“眼睛”,深入血管,追寻疾病的“蛛丝马迹”,最终精准攻克顽疾。在该院,这样的硬实力来自于医护人员常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她们悉心钻研、创新探索技术的结晶。

舍小家为大家,学科建设成就硕果累累

科室成立不久就赶上席卷全国乃至世界的新冠疫情,特殊时期,一些复杂病变患者转诊困难,需就近就医,科室人员迎难而上,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操作技术,使许多疑难复杂血管疾病患者,不走出家门,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服务。全科人员的敬业和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配合胸痛中心的建设和推进,构建胸痛救治网络体系,让大家更加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提升综合能力,科室经常组织科内业务讲座,院内学习,并走进社区,机关,学校,养老院,基层卫生室,这些地方都留下这个团队成员的身影。

科室主任曹丽君,是一位身材不高,看起来比较瘦弱的女性,她常常在手术前戏称“将我的铅衣战袍拿来”,然后带着团队身穿厚重的“铅衣”,用现代医学影像做“眼睛”,深入血管,追寻疾病的“蛛丝马迹”,最终精准攻克顽疾。

但是谁又知道,介入手术时,数字减影血管机的x射线发射源放置在床下,正对着患者病灶,上方则是接收器。这意味着,在实施手术时医务人员全程要慕露在x射线的照射范围内,医护人员有时要在X射线照射下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就相当于连续拍了近千张X光片,为了避免长时间辐射带来的危害,他们必须“全副武装”,穿着重达二三十斤的铅衣,长时间暴露在有辐射的X光下工作。

如果遇到一台是治疗的手术,可能一站就是好几个时,常常站的腿脚都麻木了,贴身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对于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大家都无怨无悔。科主任曹丽君、陈思光、陆林及张言海医生和护士技师姐妹们,常常在深夜接到急诊电话,导管室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