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是人体流通血液的重要工具,布满了全身各个部位。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也会开始走向老化,当出现堵塞时,也会引发一些疾病。因此保护好血管真的很重要,方法也应该是综合的,没有一招能够定乾坤。
保护好血管,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1、健康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控制好体重,也就是说把BMI,控制在18-24之间;
2、戒烟;
3、控制好血压;
4、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患者如果从保护血管这个角度来说,应该要选用一些长期使用能够把心血管事件的结局,减少的一些药物。
目前糖尿病药很多,可以请教糖尿病科的医生,哪些药物能更好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目前来说主要是三类: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SGLT2抑制剂,就是什么什么列净这一类;
第二类就是说LGP-1抑制剂,就例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这一大类;
第三类就是二甲双胍;
所有这些有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糖尿病药,应该都要在糖尿病的医生,或者是心血管的医生指导下去使用,不能够随便自己去挑。
5、控制好血脂
血脂最重要还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保护血管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指标应该越低越好。
在婴儿期的时候,这个水平大概是0.78mmol/L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要把血脂,尽量控制到很低很低,好像婴儿这样水平,那就应该是健康的。
既然是越低越好,这里面有一个成本的问题对吧,把它降得很低,那可能我们用的药会很多,可能我们花费的经济会更多,用药的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肯定也会增多,所以我们要平衡花费和可能付出代价,与我们获得的血管的保护这个之间的平衡。
这里面有一个所谓的医学经济学的问题,我们要根据有没有血管的斑块、有没有血管狭窄,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还有血管发生事情的血管有多少支,还有没有其他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这些综合来分析不同的情况。
可以定的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是低于3.42.61.81.4,甚至低于1.0,那具体每个人应该在哪个指标,应该也是在医生的指导上去定去用。但无论如何,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不应该低于0.4mmol/L。
6、有症状的时候,要马上进行检查
如果有家族史的人,可能到一定年龄,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要做一个血管方面的检查。
血管检查往往有三种办法,是可以看到血管的情况:
第一种就是彩超,所谓的B超,我们体表的血管,是比较好用B超来看的,例如颈动脉、四肢的血管、肾动脉、还有腹腔的腹主动脉这些,B超是可以看得清楚的;
第二种检查方法就是CT,例如头颅里面的血管、心脏的冠状动脉,还有主动脉弓及主动脉胸段这些,可以用CT来看,但用CT来看这血管的话,往往需要用造影剂;
第三种方法,就是一个微创的检查,我们叫做血管造影,哪里的血管血管造影都可以看清楚,比如头颅、四肢、心脏冠脉、肺动脉等。
7、检查看出血管有无问题
平常可以检查出血管有没有斑块、有没有狭窄、有时候也可以看到血管有没有溃疡、血管壁有没有血肿。
有些血管还要看有没有先天性的,令到一些血管发育不良的血管瘤,所以是看这些,当然了还有呢,就是有些血管会破裂,这个是动脉夹层了。
8、检查出血管有问题,该如何处理
如果是血管瘤的,为了防止破裂,可能要换个支架,或者是用一些介入的手段把它封住;
如果血管壁是破裂的溃疡的,这些我们要很好地把血压控制下来,并且尽可能把它封住。
我们发现最多也最常见的一些血管病变,就是血管的斑块的形成,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令血管狭窄了。
若已经发生这些问题的时候,除了上面的几点保护血管的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不要让这个斑块破裂,形成这个血栓。
防止血栓的形成,那我们要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这一大类的药物,当然有些中成药也是可以的。
凡是这些该用什么药,都应该在医生面诊,之后进行使用,不建议随便自我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