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医生,每天身穿20多斤重的铅衣,在射线的辐射下,在手术台前一站便是数小时。
他们在用自己的健康换取患者的健康,医院心内科六病区主任厉菁就是这样的一个“铅衣侠”。
他们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厉菁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是最理解这句话意义的人。”
名医名片LIJING
厉菁,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医院)心内科六病区主任
●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肺血管组委员
●河南省高血压达标中心联盟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心血管专科联盟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郑州市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介入诊疗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
●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射频消融术、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及CRT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名医问诊1
背着20多斤重的铅衣
“被需要最多的人”
厉菁说,心脏病方面的常见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等,各种心脏病都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其中成人高血压发病率最高。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现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引起心血管病的原因有不可控的也有可控的,比如:遗传、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的因素,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不良的生活习惯、超重与肥胖等是可控的因素。心血管病的防治,除了不可控的因素,一定把可控因素控制好。
心血管病人要遵循“健康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低盐饮食、作息规律、适当锻炼、检测好血压都能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提醒大家在检测血压时,最好早上起床后,空腹、排尿后,吃饭前检测,晚餐后,睡觉前检测。每天早晚的这两次相对更准确。
多年来厉菁一直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半之前来到科室,了解病人的情况,8点交班查房。如果手术,进入手术室就是一天。
心内科的医生是“被需要最多的人”。他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科室,手术的科室,非手术的科室,内科的,外科的,包括妇产科的手术科室。手术的需要他们评估心脏能不能耐受手术、麻醉,其他科室也需要他们协助会诊。
心血管病往往是突发的,可能病人刚刚还在正常说话,下一秒钟就倒下了。病情变化比较快,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需要医生心理素质好,技术好,体力也要好。
病情的瞬间变化,让他们必须保持时刻弦不能松,虽然见多了生死离别,虽然医生也有血有肉,他们必须保持镇静,无论出现什么突发状况,即使急诊手术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必须自己不能乱,从容去应对。
心血管介入手术不同于其他手术,血管介入手术是在X射线下工作,用射线帮助精确定位显影,病人单次的很快离开了,影响不大,对医生却是一个累积效应,长期下来会对身体有严重的伤害。有的医生明显脸部起斑。
为了保护重要器官,介入医生做手术时要穿上二十多斤重的铅衣。想象一下,内穿刷手衣、中间穿沉重不透气的铅衣、外面再套上无菌手术衣,往往一台手术下来,整个人像水洗的一样,汗水湿透衣背。
而通常,他们一进入手术室就是一天,一台手术接着一台手术。介入医生已经习惯了汗流浃背、腰酸腿肿,超负荷的工作。
2
血管内打通道
穿白衣的“卖油翁”
工作中,厉菁时常会想起“卖油翁”,心脏血管手术和绣花一样,导丝像细线一样,每走一个毫米都要精准,严密监控,时时刻刻都要全神贯注。
为了节省时间,“铅衣侠”们常常在手术间隙去厕所都是一路小跑。中午手术做完也来不及休息,半小时内匆忙扒几口午饭,还常常边讨论着病情、商量手术细节。
医院(医院)在河南省介入手术排名中,该院治疗的数量、质量都排在前列,在省内率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以前必须外科开胸做,但全麻、开胸、打开心脏、体外循环、输血等巨大的创伤及风险,使患者望而却步;而且约30%~40%的患者因高龄、心衰、合并其他疾患等因素,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因而寻找一种创伤小、风险低特别是针对老年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现在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减小了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目前该院是国家胸痛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衰中心及康复中心等,这些中心的成立,及时、规范、正确的治疗惠及到了更多的患者。
谈到冠心病,厉菁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弥漫、分叉及慢性闭塞性病变等。
其中,冠脉钙化迂曲病变是冠脉介入“最坚固的堡垒”,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后一座堡垒”,这些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越高,支架血栓风险越高,手术难度越大,同时,选择治疗策略及支架时越需要全面权衡各种因素。
77岁的吴老太患急性广泛前壁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造影检查显示,严重左干支+三支病变,因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猝死风险高,但心衰、高龄,危险因素多。
厉菁带领团队全面评估后,确定了积极抗栓治疗改善心脏功能基础上进行两期介入手术方案。在血管内超声技术辅助下,手术团队为其顺利植入支架。
79岁的李老先生患糖尿病十几年,近期出现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脉多支严重钙化病变。钙化会使冠状动脉血管壁变硬,顺应性减低,导致球囊及支架无法通过,或者难以获得理想的支架扩张效果,只有把严重钙化部位处理掉,才能顺利完成后面的介入手术。
缜密分析后,厉菁决定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一种特殊技术——冠状动脉旋磨术,为血管打通一个“隧道”,清除血管钙化斑块后再植入支架。
在冠脉旋磨技术辅助下,支架顺利植入,术后血管内超声发现支架扩张及贴壁良好,李老先生的心脏状况很快恢复,没有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3
“把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就是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做心血管手术时,放置支架等治疗时心脏一直在跳动中,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样体力需要好。背着沉重的铅衣长久站立,对腰椎、颈椎的负重比较大,所以颈椎病、腰椎病是“铅衣侠”们共有的“职业病”。
厉菁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穿着铅衣做完手术,身体像散架了一样。为什么为选择这个行业?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看心电图的时候,看不懂,看到的都是曲线,很神奇,她开始喜欢上医学。如今,最让她欣喜的是治病救人的成就感,那种职业价值感。
不同的病人要选择适合每个人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在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所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
2年前,一个40岁的外地病人,在郑州出差期间,突然意识丧失,临近的急救中心紧急救治,当时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给予持续心肺复苏,同时联系郑州市七院急诊去接应,持续心脏按压了40多分钟,病人的心跳过来了,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在ECMO支持下急诊冠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完全堵死,放了一个支架,病人得救了。因为当时昏迷了一个星期,都担心他会成为植物人,庆幸的是竟然完全康复了。
年,一个七八十岁的高龄高血压病人,同时有高出血风险,还伴有冠心病、房颤,脑卒中,通过缜密的研究他们先把血管处理好,然后做了左心耳封堵,分两次手术,病人安然无恙,康复出院。
她治疗过的年龄最大的房颤病人93岁,做了左心耳封堵。近年,老人最小的孩子也已经退休了,老人每半年来复查一次,身体状况良好。
厉菁说,需要注意的是,心血管、冠心病人越来越年轻化,80后,90后非常多,两年前接诊的一个25岁的男孩,急性心梗,血管堵了。经过了解,他的夜生活多,而且抽烟很厉害。
厉菁提醒,熬夜后心理不舒服,和心脏耗氧量增加相关的“胃疼”,心慌,胸闷,莫名的乏力,出汗多,头晕,夜间憋醒,坐起来后稍有缓解,一定要重视,紧急时刻不要忘了拨打。1年前有个30来岁的年轻病人因为胸闷胸痛不适,自己走去治疗,结果倒在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抢救了。
急性心梗要尽快疏通血管,有的并不需要放支架,血栓抽出来就缓解了。慢性的血管狭窄,如果不是太严重,狭窄70%以下可以强化药物治疗,延缓病变进展,不用手术。厉菁说,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血压需要控制,高血压有原发、继发两种,继发的有些可以根治。
厉菁看过一个纪录片《中国医生》,她说,很真实。像纪录片里一样,她虽然离家不远,但常常回不了家。开家长会她常去不了,结果孩子胆怯地藏在班级的角落里,怕老师问:你的妈妈咋又没来。这么多年,她觉得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令她欣慰的是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很少让她操心。
常常深夜,他们刚刚结束自己的手术,急诊科又打来电话“有急性心梗,需要急诊介入手术疏通血管。”她的团队迅速启动胸痛绿色通道,“救火队员”的角色在一次又一次上演。
医者仁心,厉菁说,把一个个急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就是价值和意义。
END
文字|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朱耒刚
图片|赵帅视频|赵帅
编辑|张丹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