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确应对全国CT技师上岗考试 [复制链接]

1#

――辅导年、年江苏省参加全国CT技师上岗考试的体会

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
  王骏

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技术考核上岗认证制度至今已历时10年,其认证制度的管理已经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推动了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而上岗前培训不仅在考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指导上岗人员在今后工作中的整体思路和规范化操作。笔者有幸独自辅导年、年江苏省参加全国CT技师上岗考试前培训,今将2次辅导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年江苏省参加全国CT技师上岗考试人员59人,在考前4天集中培训,其中前3个半天采用录像教育(中华医学会统发),后4个半天由笔者进行面授辅导,最后1个半天自学,这是笔者第1次独自主持此类辅导,教材采用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由燕树林主任主编的《全国医用设备(CT、MR、DSA)使用人员上岗考试指南》第1版。年江苏省参加全国CT技师上岗考试人员67人,还是考前4天集中培训,所不同的是在每天的上午进行面授辅导,即4个半天的时间,其余时间由培训人员自己支配,这也是笔者第2次独自主持此类辅导,采用的教材同前面所述。

结果

年江苏省考试人数59人,合格人数39人,合格率为66%。年江苏省参加考试人数67人,合格人数60人,合格率为90%。

讨论

一、培训思想及面授时间

对比前后2次培训合格率的反差,在于我第1次辅导此类培训时经验不足,加之恰好采用新编教材及采用新题库,以致我在辅导时在指导思想上产生偏差,侧重点放在了既定试题的讲解上,加之在3个半天内,全面讲授CT及X线的知识,一时还把握不住该讲的深浅,即究竟讲解到什么程度,没有把握,因此表现得较为拘束,没能放开讲。加之,第1次面授时间较为集中,采用的是我国惯用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尽管台下为我营造了相当好的氛围,并在原定3个半天的基础上应学员们强烈要求,又多加了1个半天的面授时间。但面授毕竟替代不了自己吸收、消化的过程,完全没了他们自己考前所属的时间,这样反而会使他们自己失去自我。因此,尽管考试结果我们江苏省还是位居全国前列,但远不是我个人的性格体现。第2次,在原定试题讲解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范围,做到游刃有余。提醒大家,在短时间内看书远比单纯做试题强,看书是最经济、最适用、最接近的方法,万变不离其中。以本为本,当试题涉及到什么再补充讲些什么,禁止大家自己再去找各类试卷迎考。且在时间安排上采用4个上午面授,这样学员可利用下午、晚上自习,达到巩固的目的,有了自己的时间去温故而知新,这样一来就有了大家呼吸的时间,使在仅有的培训时间里,大家不感到累,有了这种轻松的感觉反过来又会增进大家的记忆。

二、基础知识

如CT产生的历史背景,年由Cormack(考迈克)完成CT图像重建相关的数字问题。年9月检查了第一位患者。年10月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宣布这一划时代的发明。年美国工程师Ledley(莱德雷)设计出全身CT扫描机。年亨斯菲尔德和考迈克一起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当然,CT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这些都需要掌握。

人体不同组织的CT值(HU),如:脂肪为-90±10,凝固血为80±10,脑灰质40±10,甲状腺70±10,肝、脾、胰、肾依次递减。但无论如何,尽管高档CT空间分辨率约为14LP/cm,但远远比不上常规X线屏/片摄影的空间分辨率7-10LP/mm。而CT的密度分辨率却比常规X线检查高约20倍。

在需要记忆的一些数据方面,重点把握质量控制,如:水的平均CT值正常波动范围不应超过±3HU,空气的平均CT值不应超过±5HU。床移动总长度误差大于1mm,应视为床移动指数有误差。在X线防护方面,重点掌握影响辐射 损伤的因素、组织对X线照射的感受性、放射防护原则、建立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各剂量单位的换算,工作人员、患者单器官或全身的限值是多少。

此外,应该知道的一些英文缩写,如: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DAS数据采集系统,层厚响应曲线SSP,CTA为CT血管造影,MPR多平面重组,MIP最大密度投影、SSD表面阴影显示、VRT容积再现技术,CTVE为CT仿真内窥镜。

例:与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无关的因素是:

A辐射剂量;B照射方式;C照射部位;D种族分类;E健康状态

答案:D

例:属于对X线照射“高感受性组织”的是

A脑;B关节;C口腔粘膜;D淋巴组织;E肝脏

答案:D

例:照射有效剂量当量在5mSv-15mSv/年范围内为

A甲种工作条件;B乙种工作条件;C丙种工作条件;D特殊意外工作;E放射专业学生实习

答案:B

例: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A、CT血管造影-DSA;B、多平面重组-MPR;C、层厚响应曲线-SSP;D、表面阴影显示-SSD;E、最大密度投影-MIP

答案:A

例:Hounsfield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年份是:

A年;B年;C年;D年;E年

答案:E

例:有关CT辐射防护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CT检查应正当化;B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扫描;C扫描时尽可能增大扫描野;D做好扫描区以外部位的遮盖防护;E家属或陪伴人员尽可能在检查室外

答案:C

例:脂肪的CT值接近于:

A-Hu;B-Hu;C35Hu;D60Hu;EHu

答案:B

三、基本概念

可以将一组组概念对照起来进行复习,这里以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为例。密度分辨率(densityresolution),又被称为低对比分辨率(ContrastResolution),指在低对比度的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常以百分单位毫米数表示(%/mm),或以毫米百分单位表示(mm/%)。例如:0.2%,5mm,0.45Gy,表示物体的直径为5mm,病人的接受剂量为0.45Gy时,CT的密度分辨率为0.2%,即表示相邻两种组织密度值差大于或等于0.2时,CT即可分辨,小于此值则无法分辨。影响密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有患者体型、扫描层厚、X线剂量、像素噪声、重建算法、物体大小、物体对比度和系统MTF,其中像素噪声是主要影响因素。重建算法对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是一对矛盾,边缘增强算法使图像的边缘更清晰、锐利,但降低了图像的密度分辨率;而平滑算法提高了密度分辨率,边缘、轮廓表现不及边缘增强算法。CT机的密度分辨率大多数都在0.25%~0.5%/1.5mm-3mm范围之内。

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又被称为高对比分辨率(highContrastResolution),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常以每厘米内的线对数(Lp/cm)或每毫米的线对数(Lp/mm)表示。其换算关系为:5÷Lp/cm=可辨最小物体直径(mm)。线对数越多,空间分辨率越高。

空间分辨率受两大因素影响,即CT成像的几何因素和图像重建的算法。几何因素是指成像过程中与数据采集有关的元器件和参数的设置,它们包括球管焦点的尺寸、探测器孔径的大小、扫描层厚、射线束的宽度、焦点扫描野中心和探测器距离以及采样距离;重建算法主要是指图像重建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算法(或滤波函数),如:平滑(软组织)算法、边缘增强(高分辨率)算法。此外,还有显示矩阵和重建矩阵。

射线束的宽度对空间分辨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射线束的宽度大小受球管焦点大小的影响,焦点越大射线束宽度越大;其次,与焦点-物体和物体-探测器距离有关,该距离越大射线束宽度越大,较宽的射线束,其扫描成像的图像相对模糊。第三是探测器的孔径大小与有效射线束宽度相关。当某已知大小的射线束通过被检查者到达探测器时,根据探测器的孔径大小被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射线束,自然射线束的宽度受探测器孔径大小的影响。

相类似的还有像素(Pixel)与体素(Voxel)、显示矩阵(DisplayMatrix)和采集矩阵(AcquistionMatrix)、重建(reconstruction)和重组(reformation)、采集时间(AcquistionTime)和重建时间(ReconstructionTime)等等。

例:不属于图像后处理方法的是:

A容积再现;B反投影重建;C多平面重组;D仿真内窥镜;E最大密度投影

答案:B

例:CT成像技术中,对体素和像素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素是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B体素有长、宽、高三要素C体素的宽度由层厚决定D像素是构成CT图像的最小单位E像素与体素的数量是相对应的

答案:C

例:关于密度分辨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低对比分辨率;B常用单位mm;C受噪声影响明显;DX线剂量大密度分辨率高;E分辨组织间密度差别的能力

答案:B

四、结构原理

这里要含CT机组成的方方面面,以探测器举例,探测器有固体与气体之分,固体探测器灵敏度高,有较高的光子转换效率。缺点是相邻的探测器之间存在缝隙,X线辐射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其次是晶体发光后余辉较长影响响应函数,使高低密度交界处的图像会产生拖尾伪影;最后是整个探测器阵列中的各个探测器不易做得完全一致,造成误差影响成像质量。气体探测器稳定性好、一致性好、响应时间快、无余辉产生,几何利用率高于固体探测器,但光子转换效率比固体探测器低,吸收效率低。

对于五代CT要进行比较性复习,抓住扫描方式、扫描的X线束、探测器的个数、1个断面所需时间、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表格式复习便于记忆。这里以电子束CT为例,它是用电子枪取代X线球管,X线加速后聚焦、偏转、向下分别轰击4个靶面,再反弹向上穿过人体被2排的环形探测器所接收,一排探测器数目个为第一组,另一排探测器数目个为第二组,两个探测器环与四个靶环联合使用,每次扫描可同时获得8个不同层面的图像而不需要检查床运动,扫描时间为ms。此外,还有一个E靶环,它位于D靶环前方,用于调整电子束形状和扫描轨迹,但不产生图像数据。

再如,滑环有低压与高压之分,低压滑环采用电流进入滑环后,由滑环将电流送入高压发生器,再将高压送至X线管,其整套部件均安装在机架的旋转部件上。高压滑环是交流电直接供电给高压发生器,再将高压送入滑环后达X线管,其高压发生器不安装在旋转机架上。高压滑环通过滑环传递给产生X线的电压达上万伏,易发生高压放电导致高压噪音,影响数据采集系统并影响图像质量。而低压滑环通过滑环传递给X线发生器的电压为数百伏。

例:CT机问世后大致可以分为:

A三代;B四代;C五代;D六代;E七代

答案:C

例:不属于超高速CT机结构的是:

A电子枪;B偏转线圈;C聚焦线圈;D真空系统;E旋转阳极X线管

答案:E

例:探测器数量最多的是:

A第一代CT机;B第二代CT机;C第三代CT机;D第四代CT机;E第五代CT机

答案:D

五、谨慎用药

要把握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导入体内的方式、几种试验方法、以何种最可靠。对比剂过敏反应分几级,各级的表现怎样,如何预防与抢救。对比剂分为阳性和阴性两大类,阳性对比剂多数为水溶性,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主要成分是三碘苯甲酸盐,在水溶液中分解成大量的阴阳离子,具有高渗性、高离子性和弱亲水性的特点。高渗性可以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和使血容量增加,并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改变;离子状态使其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引起低血钙导致心功能紊乱;弱亲水性增加了药物的化学*性。非离子型对比剂不属于盐类,是单体或双体三碘苯环结构的对比剂,在结构上去除了羧基和阳离子,拥有许多亲水的羟基,增加了水溶性,它们在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

通常CT增强对比剂注射方法有多种,以静脉团注法为常用方法。通常成人用量60ml-ml非离子型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在CT检查时,把握用什么药、其浓度是多少、用量多大、使用的时间、扫描的时间。例如:胆系造影的CT扫描,静脉胆囊造影CT扫描通常注射40%-50%的胆影葡胺20ml-30ml,于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进行CT扫描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胆道情况,一般不做延迟扫描观察胆囊充盈情况;而口服胆囊造影CT扫描通常口服0.5g-1g碘番酸,服药后12h-14h进行CT扫描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胆囊内占位情况,必要时可再辅以常规增强扫描除外其他病变。

对于腹部的CT检查,根据上、中、下腹的检查目的,口服不等的稀释对比剂,并注意年龄的差异。如:上腹部口服稀释的阳性对比剂的作用是使胃肠道充盈,使所观察的部位与胃肠道区分开来。对比剂按1%-1.5%的比例调制,上腹部检查前30分钟第1次口服ml-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ml-ml;如重点观察胆囊及胆道系统,或阻塞性*疸的病例,一般口服阴性对比剂或水,或者平扫时不用口服对比剂。在观察结石、外伤、穿孔、胰腺炎的病人往往不喝对比剂。

除了上述对比剂的用药这外,对于不合作的患者及婴幼儿,可采用药物镇静,成人一般检查前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10mg安定,小儿口服水合氯醛最为安全,按50mg/kg-75mg/kg,总剂量不得越过2g,于扫描前口服,或10%的水合氯醛3ml-5ml。

例:属于重度过敏反应的表现是:

A恶心;B灼热感;C面部潮红;D血压急剧下降;E皮肤荨麻疹

答案:D

例:成人上腹部CT检查前30分钟口服阳性对比剂的量是:

A50ml-80ml;Bml-ml;Cml-ml;Dml-ml;Eml-ml

答案:D

例:离子型碘对比剂引起低血钙导致心功能紊乱的原因是:

A弱亲水性;B存在羧基;C高离子性;D高渗透性;E化学*性

答案:C

例:头颅CT增强扫描的对比剂常规注射方法是:

A静脉团注法;B静脉滴注法;C静脉团注滴注法;D静脉多次团注法;E静脉滴注团注法

答案:A

例:CT检查对不合作病人,肌注安定镇静剂的成人常用剂量为:

A2mg;B10mg;C50mg;D1g;E2g

答案:B

六、临床应用

在我们日常工作,训练球管的目的是使一段时间不使用的冷却球管逐渐升温,避免突然过冷、过热的情况出现,以起到保护球管的作用,接下来才是扫描工作。

在扫描工作中,首先得掌握CT检查的各种扫描方法,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常规平扫,增强扫描的目的是增强体内需观察的物体对比度,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形成密度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区别。临床上所指的增强扫描,只是指对比剂通过周围血管注入人体内的这一种扫描方法,通过口服对比剂使脏器增强在狭义上不属于增强扫描范围。平扫和增强扫描时CT的扫描机架是围绕患者作3旋转。而定位扫描时扫描机架在12、9、3点钟位置固定不动,12点钟位置时,其扫描得到的是人体前后或后前位的定位相,球管在9点钟或3点钟的位置扫描时得到的是人体侧位的定位相。

各种不同的扫描方法很多种,这里以薄层扫描(ThinSliceScan)、高分辨率CT扫描(HighResolutionCTScan,HRCT)为例。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小于5mm的扫描,一般采用1mm-5mm。目的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观察病变内部细节以及用来发现一些小病灶,如:肺内的孤立性或弥漫性小结节、胆系或泌尿系的梗阻平面、胰腺病变、内耳以及主动脉夹层撕裂的内膜片。某些特定部位,常规也应该采用薄层扫描,如:鞍区、眼眶、桥小脑角、肾上腺和耳部等。另外,对于某些需要重建和后处理的部位,原则上也应采用薄层扫描。扫描层厚越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但信-噪比降低。

通过薄层或超薄层、高的输出量、足够大的矩阵、骨算法和小视野图像重建,获得良好的组织细微结构及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的CT扫描方法,称为高分辨率CT。主要用于小病灶内部结构的细微变化,例如,观察骨的细微结构,内耳耳蜗和中耳听小骨等细微骨结构;观察肺内的细微结构及微小的病灶结构,早期的间质改变和各种小气道病变,肺部的弥漫性间质性、结节性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症。虽然高分辨率CT对小病灶及病灶的细微结构优于常规CT,但由于薄层扫描,增大了量子斑点,势必加大电压和电流,导致机器的负荷增加,加之软组织显示效果差,因此,高分辨率CT不能替代常规CT,它只能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形式。

高分辨率CT扫描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全身CT机的固有空间分辨率应小于0.5mm。2)必须采用超薄层扫描,层厚在1.0mm-1.5mm。3)图像重建必须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算法,即骨算法。4)矩阵为╳。5)采用高电流(mA-mA)和高的管电压(12kV-kV),降低图像噪声。6)扫描时间应尽量短,一般为1秒-2秒。

因此,高分辨率图像具有以下特征:1)空间分辨率高。2)图像的细微结构清晰。3)边缘锐利度高。4)组织对比度好。5)噪声大。6)较多的伪影,如:条状影及双边影。

接下来就是各个部位的CT扫描,要掌握其适应证,一般从感染、占位、外伤、结石、畸形、血管性病变等方面去考虑;其中,颅脑外伤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是临床纵隔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掌握扫描的基线、采用的断面、层厚与层间距、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薄层扫描、扫描的范围等。扫描时的注意点,如:在鼻窦、唾液腺、颈部扫描时不能作吞咽动作;腹部扫描时,嘱患者平静呼气后屏住呼吸。增强扫描时的时间,以及延时扫描的时间。

此外,还要熟悉相关解剖,如:对于眼的CT检查来讲,扫描基线采用听眦线或听眶线,由于听眶线更接近于视神经的走向,显示视神经及眼外肌较好,提倡以听眶线为基线。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作冠状位扫描呢,书上总结了5点。再如:耳部的CT检查横断面显示什么,冠状面显示又什么。胸椎2、3、4、5、6、7、8分别在哪个平面上,以及几大血管在层面上的显示等等。

对于图像的显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窄窗,如:胰腺的图像显示用软组织窗分别为W-、C35-50,对缺少脂肪衬托的患者可调小窗宽,如:W-、C35-50;对于头颅的CT检查来讲,显示脑组织的窗宽、窗位分别是:W70-和C35-50,骨窗W1-0和C-;胸部CT扫描的图像通常采用肺窗和软组织窗显示和摄影,肺窗有宽窗和窄窗,分别是W1-1、C-和W-、C-,软组织窗用来显示纵隔,为W-、C35-50。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拍摄骨窗。

例:下述疾病中,CT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的是:

A微腺瘤;B转移瘤;C脑外伤;D结核瘤;E脑梗死

例:关于CT扫描胸部体表定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骨切迹平面:相当于第三胸椎平面;

B胸锁关节平面:相当于第二胸椎平面;

C主动脉弓平面:相当于第四胸椎下缘平面;

D左肺动脉平面:相当于第六胸椎下缘平面;

E心室层面:相当于第八胸椎平面。

答案:E

例:胸部CT增强扫描时扫描延迟时间为:

A10s-15s;B20s-25s;C30s;D40s-50s;E60s

答案:D

例:常规胰腺CT扫描时,其层厚、层距分别为:

A5mm,5mm;B5mm,10mm;C10mm,10mm;D10mm,5mm;E15mm,20mm

答案:A

例:冠状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s;B10s;C12s-35s;D40s-45s;E50s

答案:C

例:主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的常用注射流率是:

A1.0ml/s;B1.5ml/s;C2.0ml/s;D3.0ml/s;E6.0ml/s

答案:D

例:上腹部CT扫描确定扫描范围的标准是:

A脾脏的上下界;B肝脏的上下界;C胰腺的上下界;D肝脏上界-肾脏下界;E肝脏上界-胰腺下界

答案:B

例:关于高分辨率CT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较薄扫描层厚;B采用高分辨率算法;C减少图像噪声;D提高空间分辨率;E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答案:C

例:CT开机后对X线球管进行加热训练,目的是:

A保护计算机B保护扫描架C保护X线管球D保护病人E保护显示器

答案:C

例:观察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宜选用:

A、高分辨率重建算法;B、多层动态扫描方法;C、CT仿真内窥镜方法;D、图像黑白反转及方向旋转;E、多平面重组观察冠、矢状位影像

答案:A

例:不属于耳部CT检查适应证的是:

A耳部外伤;B耳部肿瘤;C耳廓畸形;D听小骨畸形;E耳部炎性病变

答案:C

结论

只要踏实复习,认真工作均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