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内科医生说年轻人,别以为你的心脏总能扛 [复制链接]

1#

作者介绍

肖平喜

南京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四年来,我遇到的所有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的年轻患者,他们治疗失败的原因,无一例外,医院太迟!没有及时获得开通闭塞血管的机会!

他们年轻力壮、年富力强,生活中充满阳光,工作起来生龙活虎,运动起来也是虎虎生威的。

很多人会问,这些年轻人,平时坚持运动,充满自信,应该说是属于积极向上的人群。但是为什么,连他们都会频繁发作心跳骤停,甚至有人撒手人寰呢?

今天挑几个年轻人的例子来说一说。

三年前,一位年轻的企业老总,打乒乓球时,突然觉得胸口不适,医院做了一个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的异常。

但是通过这个老总对于症状的描述,接诊医生谨慎地建议他查一个冠状动脉的CT血管成像。结果一查,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近端血管闭塞95%!

住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的时候,他的血管已经堵塞99%!只剩下一丝缓慢的血流了。

幸好该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开通了血管,现在在医生的管理下正常生活、工作。

四年前,马鞍山一位31岁的年轻男性,开车时在路口遇到一个行人闯红灯,他下意识急刹车,而就在这一瞬间,小伙子突然觉得胸口堵得慌,刹那间就丧失意识了。

正医院门口,周围路人紧急叫医生过来为其进行心肺复苏。虽然小伙恢复了心跳,但由于长时间脑缺氧、没有血供,医院ICU也是一直昏迷,呈植物人状态。

维持2个月后,这个小伙死于并发感染。死亡之前的冠状动脉CT明显地提示,他的左主干血管堵了95%,一根大分支完全闭塞。

他的血液抽出来,一层乳白色油脂漂浮在试管的上端。家人说,小伙近5年都没有体检过。

还有一位患者,54岁,是一位老师。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喜爱运动,打乒乓球是他的一大爱好,身体各项指标均十分正常,平时体检“没有一个箭头”!

当这位患者因医院时,他的同事和亲戚都觉得不解,像他这样没有烟酒嗜好,坚持运动,随随便便可以轻松搬起大石块的“健将”,体检都很正常,怎么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呢?

我们平时不是说运动是个好习惯,经常运动的人不容易有心血管疾病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追问病史,这位老师,患有高血压,之前有过4次轻微的胸痛不适,以为自己身体好就没在意。体检结果没有“箭头”,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并不达标。

对于心血管疾病,

我在这里要纠正几个误区!

运动健将,不等于可以不体检

定期体检和看专科医生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要做!

曾经有一位大学学者,3年没有体检,发作心肌梗死后住进了CCU。虽然我们将他心脏的冠状动脉成功开通,但是他的双侧肾动脉均狭窄95%以上,双肾已经没有功能了。他今后必须直面常年透析的惨痛现实。

后来他的家人回想起,3年前,这位患者总是小便有泡沫,但是当时忙于科研课题,一直没有管,也不去体检。

体检正常,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

体检,是为包括健康人群在内的所有人群的检查。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体重,不同家族史,不同危险因素携带者,我们心脏专科对于血脂、血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化验单的参考值只是对于正常健康人群的参考范围。

比如一位已经有了多年高血压,而且抽烟、肥胖的男性,我们对其血脂水平的要求肯定要比一般健康人更严格,指标更低一点是我们必须的要求。

同样,心脏的发病往往是发作性的,在体检的安静状态下,不能代表人们所有的状态,当时的心电图可能也没有缺血的表现。

所以,即便一次体检正常,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

运动前后身体不适,无论大小,都应重视

部分喜爱运动的中老年人,遇到胸口不适的时候,喜欢拍拍打打,拍打后发现好像症状轻多了。靠这种方式缓解了症状,可能下次还想这样来。

拍打后症状缓解,其真实的原因,可能是您的这些额外动作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随着血管的舒张、松弛,胸闷症状缓解。而不是“拍打”可以把闭塞的血管打通。

运动前后的身体不适,可能是您身体重要脏器受损的早期报警信号!

比如有一位此时正躺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男子,其实在此次发作心跳骤停之前,已经有四次“小发作”了。他的表现是,乒乓球刚刚打了十几分钟或者半小时,突发胸口不适、手抖,然后休息半小时就好了。同事和他本人都以为是“低血糖”,只要及时补充葡萄糖等能量就可以了,因而也没有及时看专科医生。

冠状动脉CT检查证实,这位患者的三根冠状动脉都是90%以上狭窄,而且还有极其严重的钙化,血管在X线影像下的密度跟石头一样!造成他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左主干急性闭塞。

尽管后来冠脉血流有了一丝恢复,但因心脏停跳时间过长,脑缺氧已经是不可逆转了,患者恢复自主意识的可能性很小。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出院,长期植物人状态将是他后面必然要面对的。

不要总以为“我身体好,扛得住!”

很多运动健将,在发生心前区或者胸部不适症状时,往往自信地自我诊断为“运动损伤”“岔气”“胃不好、胃反流”,还有“低血糖”,或者认为自己“没有休息好”,回家睡睡觉就可以了。

一位高年资护士长,平时身体也是棒棒的。一次在给护士授课时,突然觉得胸口轻微不舒畅。职业的敏感和丰富的经验告诉她,必须要进行专科检查。于是她当天晚上就到CT室检查,检查后发现自己的冠状动脉已经99%狭窄,濒临闭塞了!于是第一时间找我开通血管,胸闷症状迎刃而解,从而规避了一场灾难在自己身上发生。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资深护士,继续“扛着”,继续上课,继续赶第二天出差的飞机,她的结局可能会怎样?

最后,再次郑重提醒各位年轻力壮的中青年,提醒生活中的“运动健将”,您们的运动习惯医生是鼓励、推崇的,但是一旦有了不适的症状,不论其程度如何,一定要及时看医生、看专科医生!!

一定不能“硬扛”!一定不能道听途说,走错了方向!一定不能盲目自信,胡乱地总结、推断自己的病因!

大家都是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年龄段,是家庭的顶梁柱,切不可等闲视之。

总之,一定不能轻视每一个蛛丝马迹的心脏报警信号。

专家介绍

肖平喜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冠脉学组组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加拿大WesternTrinity大学访问学者,全科医师导师,国家卫生部首批经考核具备冠脉介入资质医师,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春雨计划“高血压健康教育专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江苏工作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物材料学会委员,亚洲心脏瓣膜学会委员,中国中医与康复协会委员,南京市基层心血管领域规范化诊疗项目培训导师,“南京市青年卫生人才”,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东南国防医药等众多杂志审稿人。

从事内科及心血管临床工作19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血管危重疾病诊治有浓厚兴趣和独到见解。熟练掌握冠脉介入手术,独立进行各类冠脉手术余例;医院临床诊治及手术数百例。熟练掌握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主动脉内球囊置入技术及右心导管技术。

主编:董玲

作者:肖平喜

编辑:范雨舟

南京医院

觉得好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